国内炒股按月配资公司_炒股配资官网_股票10倍配资

杜月笙死前烧掉所有欠条,最少金额5000大洋,最多一张500根金条

股票10倍配资

你的位置:国内炒股按月配资公司_炒股配资官网_股票10倍配资 > 股票10倍配资 > 杜月笙死前烧掉所有欠条,最少金额5000大洋,最多一张500根金条


杜月笙死前烧掉所有欠条,最少金额5000大洋,最多一张500根金条

发布日期:2024-02-20 05:39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一个上海滩,一个杜月笙。这个名字的背后,有着无数传奇。

有多少人,梦想成为辉煌的杜月笙,然而,多半却只能成为落魄的杜月笙。

为什么?境界不一样,格局不一样。

1951年8月,移居香港的一代枭雄杜月笙,已经病入膏肓,他知道来日无多,立即着手安排后事。

一家30余口,杜月笙一一作了安排。

经历了战乱和漂泊,这个时候的杜月笙,收入早已没了当年的丰厚,他依然仗义疏财,挥金如土,导致入不敷出。

临死之前,杜月笙仅剩的只有10多万美元,以至于五姨太孟小冬都吃惊的说:“这怎么够?”

所以,他分配的财产,远低于家人的预期。

但即便是这样,杜月笙分产完毕,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情。

他让女儿取来一个保险箱,里面是整整一箱欠条。

杜月笙纵横上海滩时,所赚何止千万。但他这个人极重情意,无论谁向他开口借钱,他都不会让人空手而归,日积月累,那些欠条加起来,竟然装满了整整一个保险箱。

向杜月笙开口借钱的,绝非寻常之辈,开口的金额,也非寻常之数。

这些欠条最少的也有5000大洋,最多的竟达500根金条。

如果将钱全部拿回,那将是巨款,折现可达数亿元,家族窘况,将迎刃而解。

然而,杜月笙却将这整整一箱欠条付之一炬,全部烧毁。

那烧的不是纸,而是真金白银。

杜月笙只给家人留下微薄的财产,却将巨额债务一笔勾销,到底为了什么呢?

窃以为,这就是人生格局了。

杜月笙此举烧掉的是钱,留给家人的却是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人脉,此乃胸怀大格局,人生大智慧。

一、苦难中涵养的人情练达

1888年,杜月笙出生于黄浦江东边一个贫苦人家,4岁时,父母双双离世,从小受尽磨难和白眼。

苦难同时也是人生最好的老师,杜月笙勤劳的秉性和练达的人情,练就了他非凡的处事能力。

杜月笙少年时,即成为青帮陈世昌的马仔,14岁独闯上海滩,成了上海大亨黄金荣的手下。

杜月笙先在黄金荣夫人林桂生身边使唤,因为聪明灵活,办过几件棘手的事情,得其赏识。

但杜月笙并不因此骄傲,索求,依然踏实肯干,用心伺候,林桂生对他更是刮目相看。

任何一扇通往辉煌的大门,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开的。

杜月笙更不例外,他的勤奋、淡定、灵活、通达,打动了老板的夫人,林桂生便给了他一个前途和希望,推荐他做了黄金荣跟前的小弟。

有一次,杜月笙因事情办得好,得到了三千大洋的赏金,他却把这些钱,全部分给了那些跟随自己办事拼命的手下。

很多后来大方的人,在平凡普通时也很大方;

很多平时小气的人,即使家财成贯、富得流油,也小气得要死。

这似乎是一种规律。

这其实更是一种人情。

历史上凡是仗义疏财的人,都会受到欢迎,也最能成就大事。

刘邦为什么得天下?因为他得城赏地、有功授爵,从不吝对兄弟们的好处;

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?因为他孤高自傲,赏罚不明,人家有功,按规矩要授官赏爵,他却把官印拿在手里,反复摩挲,直到把印边的角磨平了还不愿赏给人家,小气至极。

舍得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

既勤奋踏实,又看透人情,练就了杜月笙无往不胜的本领,因此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后来便水涨船高,一步步登上了足以与黄金荣抗衡的大佬位置。

二、人家存钱,他存人脉

一个人情练达的人,既会做小弟,也会做大佬。

这也是一种规律。

杜月笙一生,堪称人脉极广,黑白通吃。

无论是前朝遗老,还是达官显贵,抑或文化名流,无不受其关照。

杜月笙发财致富,靠的不单是心狠手辣的霸气,更多的是仗义疏财的侠气。

他的原则是,别人锦上添花,他做雪中送炭。

人家得意时,他不一定会凑上去,但人家倒运时,他却时时惦记,并出手援助。

比如张学少帅、黎总统被大众唾骂时,他冒着被咒骂的危险相助;

黄炎培、章士钊生活困顿,他按月送钱;

杨度生活没了着落,他主动联系,主动接济,还帮杨度找了个好工作;

老戴年轻时,经常在杜月笙的赌场赌钱,有一次出老千被抓,杜月笙不但没有处罚他,而且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,帮助他进入黄埔军校学习,每月给他寄生活费。

可以说,上海滩上只要认识他的人,大多数得到过他的钱财资助。

人家发财了,急于存钱;杜月笙发财了,他存人脉。

而且,别人前来借钱,他不准第三人在场,为的是照顾对方的颜面。

杜月笙花钱如流水,这种流水之中,也包括这整整一箱欠条的真金白银的巨额开支。

他虽然花钱如流水,但他花的是钱,存的是情义,得的是人脉。

所以,当家人为所分钱财太少而对他烧欠条行为十分不解时,杜月笙怒吼道:“我这是在救你们的命!”

他接着说:“借我钱的人,有的流落天涯,有的生死未知,我不想在我死后,你们一个个都成为追债的人,将我活着的这些交情都弄不好看了。能记住我好的人,在你们困难的时候,会伸手帮助的,记不住的人,你们去追债,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,大恩如大仇,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!”

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杜月笙,即便临死,内心依然那么通透。

那一整箱欠条,与其说是人家欠杜月笙的钱,不如说是欠杜月笙的情,而这些情,是他留给后人比钱财更贵重的财富。

三、家风有传承,后代有出息

1951年8月16日,杜月笙病逝于香港。

他临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好,好,大家有希望!”

杜月笙出身寒微,没有进过学堂。

但杜月笙却一直肯学习,善于学习,渴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,社会是他最好的学堂,他听评书,看戏,从历史典故中学习做人的道理,他喜欢交朋结交,对于文化名流,更是尊敬有加,在他们的身上吸取营养。

就连国学大师章太炎都为他的诚心所感动,经常给他讲授国学知识,还帮他把原名杜月生,改成一个文雅的杜月笙。

我们可能难以想象,从小大字不识的杜月笙,甚至练出了一笔漂亮的小楷,他的签名竟然那么飘逸潇洒。

杜月笙一年四季皆穿长衫,不管天气多热,绝不解开领扣,举手投足间,透露出斯文儒雅,与那些纹身、硕大金链子的黑社会老大的形象,真有天壤之别。

杜月笙自己行会出身,却严禁子女涉足黑帮,更注重子女们的文化教育,他每次见到子女的第一件事,就是询问学习情况。

他之所以烧毁欠条,我想其中应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不想把这些沾有血腥味的钱财留给后代,以此告诫后代要靠自己努力打拼,掐干净的钱,做有文化的人。

杜月笙的家风传承是好的,他的子女都学有所成,发展不错。他最小的儿子杜维善更是将自己收藏的无价古钱币,无偿捐赠给了国家,与杜月笙轻财重义的性格,一脉相承。

杜月笙在生意场上,善敛财,会散财;社交场上,善解人意,广交朋友,能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于股掌,名流要人、文人墨客,无不招之即来。

杜月笙从一个“小混混”进入十里洋场,成为上海大亨,出入于黑白两道,游走于政商两界,他所塑造的黑帮神话,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,其人其事也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而充满传奇色彩。

黄金荣林桂生欠条杜月笙上海滩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